火锅、美女都拼不过,网红洪崖洞旅游到底是怎么火的?
第1976期文化产业评论
五一假期过罢,你去哪里了呢?重庆洪崖洞有了解过吗?原本每天最大8000人承载量的洪崖洞,这个五一假期三天竟然来了15万人(4月29日4.8万人次,4月30日5.1万人次,5月1日4.7万人次)......不论是一首歌带火一座城,还是取景地掀起旅游“小高潮”,亦或是搭上了抖音的发展快车,旅游目的地如何+互联网、进而网红化,消费升级后的“被网红”景区如何自救,一起来看看荣进的分析。
作者|赵荣进
来源|文化产业评论
编辑|范鑫
重庆现在最火的,不是火锅,不是美女,而是“洪崖洞”。
今年五一假期首日,这个商业面积只有5.3万平方米的巴渝特色传统建筑群,游客接待量达15万。如果把排名第一的“北京故宫”比作热门景点中的“元老”,那“洪崖洞”无疑是最近迅速蹿红的“新贵”,极富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造型无不吸引着海量游客前来打卡,使得重庆显然已成为了一个新时代的“旅游网红”城市。
近些年,随着国内各类音乐节目、真人秀、短视频等不断升温,不论是一首歌带火一座城,还是节目取景地掀起旅游“小高潮”,亦或是搭上了抖音短视频的发展快车,“网红旅游地”开始有节奏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而重庆旅游在互联网中的爆红只是众多案例中的一个,但它却是“网红气质”最为典型的一个,对于正在集中力量开发当地旅游的城市来说,都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641tzi1ar&width=500&height=375&auto=0
接下来,我将从“传统推介会vs新媒体”“内容导向旅游”“旅游网红经济怎么玩”等方面展开详细阐述,互联网时代,游客到底想体验到什么样的旅游呢?
曾经的制胜法宝,如今的力不从心
没有互联网之前,许多人到重庆旅行的动力只是为了品尝地道的麻辣火锅、一碗实惠又最具生活气息的小面,可见大多是以美食为主导的旅游,途中景点相反倒没有那么重要。近期被抖音催火后,山城的立体感在一条条小视频中受到抖友追捧,无论是周边穿楼而过的轻轨,还是空中巴士长江索道,由点成线,由线变面,在互联网+的过程中,重庆自带的网红气质全方位地吸引了执着于猎奇的年轻人们。
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景点与游客之间早已形成了“面对面交流”的关系,景点能抢先市场及时推出卖点,最重要的是做到无缝连接客户。游客能更快速的获取优质旅游信息,传统的媒介逐渐被忽视,每一个正在体验且社交分享的游客都成了新的传播媒介。
过去,传统旅游推介会促成了政府、旅游企业和目标市场面对面的交流,的确在整体形象宣传推广、提高知名度、吸引区域游客、促进招商引资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信息闭塞的时代已经过去,在社交网络极其发达、新媒体盛行的当下,每个人的判断与选择都直接反馈在了“说走就走的旅行”上,劳民伤财的旅游推介会似乎越来越不受待见,最后却成了一场自导自演、收效甚微的秀。
也就是说,曾经的城市形象输出更多靠官方主导。这样的城市名片是符号化的,基于人为的投入和刻意的引导,传统城市名片虽然能够让人们记住大概的面貌,却无法全面地展现出一座城市的自然魅力和它背后承载的人文价值。
而新媒体的兴起则使得当下的营销更具时效性和多样性,传统的纸媒、电视、广播早已不能满足宣传的需求,视频直播、图文直播、微博和微信公号推送等足以使一场推介会达到百万乃至千万量级的观众规模,对于想要抓取旅客流量的景区来讲,学会有效利用互联网就成了大势所趋。
传统推介会是城市想方设法找机会,找游客;而新媒体就是让城市将好亮点学会连接、学会散落,主动让游客去扩散、去宣传。
新旅游时代:走“颜”也更要走心
以往,景观为旅游卖点是各地城市长久以来的默认法则,然而,靠天吃饭终究是有局限性的,淡旺季客流限制、自然维护成本逐年累加、人为环境污染等等均成了各景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祖国大好河山万千,凭什么就能留住游客那双匆匆的眼睛呢?
近些年来,富含时代气息、互联网基因的内容旅游开始兴起了,涉及的游客范围也远比之前闭塞的状态多太多,小地方的旅游也开始迎来前所未有的“面世”机遇,这是我们所鼓励的新时代传播方式,但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面子工程”问题,不利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网红是“昙花一现”还是“品牌塑造”
回到洪崖洞,这是一个因“颜值”而火的典型景点。一部简单的智能手机拍摄,加上滤镜、动感背景乐等进行重新演绎,呈现出的是超越文字和图片的感染力,小视频因其具备强大的产品穿透力让洪崖洞从各大旅游攻略册里活了过来。
众所周知,抖音上关于“洪崖洞夜景”的视频非常之多,主要是夜幕降临后其全景与宫崎骏《千与千寻》的汤屋非常相似,给人一种穿梭于时空交织的错觉,恰到好处的满足了当今年轻人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一波又一波的年轻人奔着“高颜值”亲赴实地体验,找到别人视频里的风景拍照留念,一波又一波这样的自来水开始在社交平台互刷存在感,“其实我也来过了!”
无疑,社交媒体及短视频包装对年轻人的旅游决策和分享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新一代的90后甚至00后正逐渐成为旅行消费的主力,他们比前辈人更加喜欢通过酷炫视频来随时随地分享他们的旅行体验,所有的自然、人文景观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他们进行“主角光环”分享时的背景。
这也就意味着,在一个快节奏的互联网社会中,随着各地互联网营销的手段不断升级,下一个全民口中的“旅游网红”很有可能就不再是重庆,因为大多年轻人旅游的重要驱动力在于社交上的去体验,他们需要的旅游是舆论导向性的旅游,下一次的旅游路线就是下一次的舆论导向。
游客“从众性”需善用
网红效应扩大后,随即带来的就是具有双刃剑的“从众性”流量,这就对当地旅游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拥有2300多年历史的洪崖洞,景区承载量有限,最大承载量每天8000人,但随着网络上的走红,4月29日流量达4.8万人次,4月30日突破5.1万人次,5月1日游客4.7万人次,致使景区已经很难满足旅游体验,各种公共设施更是长时间超负荷运行,也让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641aof4gs&width=500&height=375&auto=0
目前,关于洪崖洞收费用于景区维护管理的问题还在讨论中。免费多年的景区因为走红而收门票似乎总是让人反感。诸如丽江、凤凰古城都在收费后的效果和口碑上遭遇了“滑铁卢”,但洪崖洞景区管理公司总经理张奇表示,洪崖洞的出发点和实际情况与丽江、凤凰古城不同。
第一,洪崖洞并不是像前两者一样全年都收,是根据游客流量而定的;
第二,洪崖洞商区性质明显,而凤凰古城不仅仅是商业,还有很多民宅在里面,会导致很多的矛盾冲突。丽江收的是“古城保护费”,但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642i47z9z&width=500&height=375&auto=0
的确,更多人通过社交平台聚焦到景点“高颜值”是个好的途径和开始,然而当流量超过承载量时,是抓住流量继续招揽“从众的人”还是抓住机遇积极提高自身质量与内涵呢?
诚然,网络热点不是长久存在的,网络热度也并不能让一个景区长红不衰,“被网红”之后,景区想要“保鲜”当然要靠“养”,游客的从众心理随时都会倒戈,若想拴住那颗匆忙的心,就须善用而不是利用大家的“从众性”。抓住互联网的流量机会,及时调整自身质量,将游客的好奇心潜移默化地转换为当地文化认可感,做到有“颜”更要有心,始终把游客获得感放在第一位,提高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才是良性发展方向。
在一个选择较多的时代,谁能充分调动游客的情绪并给予游客良好的旅行体验,谁才能生存乃至更好的发展。就如洪崖洞般,因“颜值”而收获流量,但绝对不会停留在视觉层面上的狂欢,“景区适时收费用于自身维护升级,增强体验”一事从长久来看,未尝不是善用互联网流量的表现。
结语
互联网时代给了城市旅游发展的机遇,当宣传资源逐渐趋于平等,旅游景点需要学会适应时代发展,利用新兴媒体抓住流量,但获得流量后万不可滥用流量,需用高效的方式引导其深度关注自身的内在魅力,才有机会给游客高质量的再次旅行体验。网络时代,决定生命力的“颜值”只是开头,满足游客面子的同时也满足游客的实地获得感、体验感,这也许才是新时代能否抓住旅游流量的关键所在。
推荐阅读(点击图片)
中国文化产业价值分享平台
见识•态度•深度
交流/报道/约稿/咨询/合作
加微信号:7759813
邮箱:whcypl@126.com
中国文化产业政策合集笔记本
了解更多
北京大学陈少峰教授IP笔记本
了解更多
实习•兼职•投稿,请点“阅读原文”